欢迎您来实习就业网

手机APP
当前位置 首页 > 职场薪闻 > 职业指导 > 职场前线 > 招聘不唯名校 只看能力 能否蔚然成风?
招聘不唯名校 只看能力 能否蔚然成风?
作者:人和 时间:2020/12/16 阅读:7913次
实习就业网(www.shsxjy.com)实习生导语:未来的企业,不唯名校,不唯学历,只看能力还是值得期待的。未来的市场竞争,一定是核心能力的竞争。真正优秀的企业,以业绩论英雄,有为才有位,给各类人才都打开了成长空间。“学历永远不能代表能力,”不唯学历为根本,只要你有能力,能给企业和单位带来利益,这样的员工就是优秀的。

时值2021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求职季。近日,教育部发文要求,推动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带头扭转“唯名校”“唯学历”的用人导向,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,不得以毕业院校、国(境)外学习经历、学习方式(全日制和非全日制)等作为限制条件。

工作歧视,并不是新的问题,也不是新的政策关切。新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德才兼备、以岗位需要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。这次教育部发文可谓是对这一方案的具体落实。所以,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就业歧视的治理不再停留在文件上。

教育部门的这次发文明确指出,不将全日制作为限制条件,也是有针对性的。近几年来,有些单位在人才招聘中,明确只招收全日制毕业生,不招收非全日制毕业生。与之相比,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区别只是学习方式不同,受教育者所取得的学历、学位,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。设立全日制学历限制,不仅涉嫌歧视非全日制毕业生,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终身学习制度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。

而且从现实来看,用人单位在招聘中设置的全日制限制性条件,即使被求职者投诉,被媒体曝光,监管机构基本上对涉事单位和相关负责人没有任何处罚,有些单位甚至对求职者连道歉都没有。如果是明目张胆地歧视学历,比如只招全日制毕业生,在招聘条件中写上白纸黑字,那就不会有任何惩罚,更不用说暗地里的歧视学历。

一般而言,“秘密歧视”指的是用人单位在发布招聘公告时不设定招聘限制条件,但在实际操作中,却执行着“内部限制标准”,不声不响地使用学历标准来拒绝不符合招聘要求的求职者,而求职者对此类歧视行为难以取证,监管机构更难以查处。

怎样扭转“唯名校”、治理学历歧视的倾向?第一,全面清理公开存在于招聘公告中的学历歧视。对此种学历歧视,地方、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加大招聘力度,特别是对那些在地方政府人才政策中有“唯名校”倾向、学历歧视意味的人才标准,要坚决制止,并予以通报批评,追究责任。

目前,各地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政策,综观各地的人才政策,都存在着以学历论人才的现象,这是必须清理的。若地方政府的人才标准以学历为依据,那么,地方政府也就会对地区、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实行学历歧视。打破“唯名校”“唯学历”的导向,可能会流于形式。

改变“唯名校”、治理学历歧视现象,在我国还存在着一个现实问题,即社会对学历歧视的容忍程度较高。许多人反问,不用学历选,是凭关系选吗?另一些人则认为,雇主强调名校学历没有什么错,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好好读书等等。这一论调,给了用人单位进行学历歧视的“底气”,在不少人的支持下,部分用人单位还把招聘的名校、高学历人才作为政绩考核指标

所以,归根结底,治理就业歧视,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、以人才能力为基础的评价体系,办好各级各类学校,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,推动整个社会由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变。以非全日制教育为例,不能让人形成“招生分数低,培养要求低,学生混文凭”的刻板印象,要实行与全日制教育同样的招生、培养、毕业标准,只有这样,才能提高社会对非全日制教育的认可程度,也才能促进此类教育的健康发展。

兴许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,这一规定落实得还不够好,甚至只有象征性意义。从长远发展来看,其积极作用却显而易见。至少,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,不会在毕业院校、全日制与否上去限制对象了,短期内这完全可以预期。假以时日,招聘“不唯名校”“不唯学历”蔚然成风,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
来源:实习就业网原创
热门推荐